一、小柴胡汤证治 柴胡汤类,指的是以小柴胡汤为代表的一组方剂。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,它以口苦、咽干、目眩的少阳腑证和耳聋、目赤、头疼痛、胸胁苦满的少阳经证为治疗对象。 邪客少阳之经,正邪相争在于胁下,胁下属于表里之夹界,而侧于太阳、阳明...
承气汤类,指的是大承气汤、调胃承气汤、小承气汤、麻子仁丸、桃仁承气汤、厚朴七物汤、厚朴三物汤、厚朴大黄汤、大黄硝石汤、大黄牡丹皮汤、三一承气汤、黄龙汤、增液承气汤等十三个方剂。这十三个方剂,以大承气汤为代表。其余十二个方子,皆在大承气汤基...
白虎汤类,指的是白虎汤、白虎加人参汤、白虎加桂枝扬、竹叶石膏汤、白虎加苍术汤、玉女煎、化斑汤七个方剂而言。这七个方剂,而以白虎汤为代表,其余六方,皆是在白虎汤基础上,加减变化而成的。 一、白虎汤 白虎汤是治阳明热证的主方。阳明热证,是指阳明...
苓桂剂,指《伤寒论》中以茯苓、桂技为主药的方剂,其中包括苓桂术甘汤、苓桂姜甘汤、五苓散等方剂在内。为使本讲内容更为完备,也将《金匮要略》中的苓桂剂和自制之方补充了进去。苓桂剂主要是用来治疗水气上冲证的,此病为常见病和多发病,历代医家都比较...
一、麻黄汤的适应证 麻黄汤是治疗太阳伤寒的主方。太阳伤寒,是指寒邪外袭以后,在太阳病提纲证上,又出现身疼、腰痛、骨节疼痛,恶寒,发热,无汗而喘等证的就叫做太阳伤寒证。所以它和近代医学的肠伤寒不同。寒邪,在六淫邪气中属于阴邪,侵犯人体,最易损...
一、桂枝汤的适应证 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。太阳中风,是指风邪外袭以后,在太阳病的提纲脉证上,又出现发热、汗出、恶风、脉缓等脉证的就叫做太阳中风证。所以,它和近代医学脑血管意外的中风不同。风为阳邪,犯表袭卫,卫阳与风邪相搏,故先见发热。...
研究《伤寒论》 的六经辨证理论是很多的。其以标本中见的理论去指导六经证治的则称之为气化学说。这个学派的代表则有张隐庵、陈修园等人。气化学说源于《内经》的运气学说,经过伤寒家们的移植和发挥,用以说明六经六气标本图1 上中下标本中见图 图1 上中下...
六经为病的提纲证,是《伤寒论》辨证的纲领。六经为病,各有一条纲领,古人以之比如大将建旗鼓,便士卒望之而知趋,方能压住阵脚,而能指挥若定。观张仲景于复杂的疾病中,择出六经至当的证候,即所以建旗鼓。用以反映疾病的规律,使人知所趋。由是观之,六...
排列的意义 《伤寒论》的文章结构,是以条文形式组成,据赵开美复刻的宋本《伤寒论》 ,有398 条之多。伤寒论,既然用条文以表达辨证论治,因此,学习《伤寒论》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理解条文和条文之间相互联系的意义。 应该看到《伤寒论》398条,是一个有机...
导言 一、《 伤寒论》 的历史变革 《伤寒论》 原名叫《伤寒杂病论》 。也有人叫《伤寒卒病论》 ,考卒字乃是杂字的误写。 这部书是公元196 年-204 年后汉人张机(字仲景)所写的作品。 张仲景,南郡涅阳人,约生于公元150年-219年,他的事迹汉书无传。据唐...
痱子又名红色粟粒疹,在炎夏天热的季节最易发生。这是因为天热汗液分泌过多而停积于皮...
前列腺肥大,又称前列腺增生,属中医癃闭范畴。本病多发于老年人,中青年人亦有发生。...
病史:老叟何性,65岁,初诊节气,冬至。 每于立冬后频发哮喘已近20载,以着凉生气为...
泌尿系结石,包括肾结石、输尿管结石、尿道结石和膀胱结石等病在内,属中医五淋中的石...
骨质增生,又名骨刺,古称骨赘。是一种慢性骨质生长异常退行性疾...
腹泻,俗称拉肚子,多由肠道疾患引起。中医称之为泄泻。分急、慢性两种。急性者系指急...